首页 古代言情

农月无闲人

第十二章

农月无闲人 叁危 2023 2024-07-25 06:00:00

  按理来说,应该会有许多人家种玉黍。

  只不过玉黍打理起来麻烦,又经常需要追肥,所耗费人力物力也极高。是已尽管它价高,坞城这边小地方的农作物也还是以小麦为主。

  玉黍也需要先育苗,育苗期间整块地都要追肥,然后进行再深耕。

  深耕过后,需要用细耙整平后起垄,再在垄上打上间距将近一尺的洞,洞深三寸。

  这个时候,就可以将已经培育好的玉黍苗进行移栽。

  玉黍幼苗期间,需要量少勤浇,保持土壤湿润,还要定期施肥除草,防治病虫害。

  生长期间也少不得肥水,到了开花期,还要确保它们充分授粉,不会出现大量空粒的情况。

  这么算下来,其实比种植小麦划算不到哪去。毕竟小麦对肥水要求不像玉黍,养护起来也没那么麻烦。

  姜禾在地里逛了一圈,掰下几根玉黍看了一下,差不多每个都很饱满,也已经成熟的差不多了。

  过两天就该来收玉黍了。

  她把掰下来的几根玉黍揣在兜里,包了回家。到时候让娘亲蒸熟了就可以吃。

 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过着,在姜禾一家子把玉黍都收回来后,朱屠户的婚期也到了。

  八月初八,诸事顺宜。

  煜朝乡下婚礼的习俗,同城里的达官贵人家是不一样的。官宦富商多重旧礼,行事一板一眼皆有定数。

  乡下的婚礼流程虽然不同于旧礼。但也是百年间,衍生出的最适合他们的婚礼。

  依照本地习俗,男方需在辰时初抵达新娘家门口催妆,然后再带着迎亲队伍在女方家里用早席。

  席面也有讲究,迎亲队伍另开几桌。

  一桌要有十个盘菜,两盘素菜两道荤菜四道花荤外加两碟点心。

  一般荤菜多是卤猪肉,烧仔鸡,焖老鸭之类的。花荤则是一些干货炖大骨头,菌子烩肉,青蔬焖肉,韭菜炒鸡蛋等。

  点心的话则是戳了红喜字的甜喜饼、一些杂粮面混着干果蒸出来的杂粮糕。

  新郎则和女方家的嫡系长辈坐一桌,是为主桌。

  主桌上的菜色要丰盛些许,得有十二个盘。十二个盘里鸡鸭鱼肉占四个盘,鸡鸭鱼又要全鸡、全鸭和全鱼。

  再四个盘里分别要是四季的蔬菜,也不为难,这四季蔬菜要的是用干菜做出来就行。

  十二道菜里这八样菜是定菜,必须得有,剩下四个盘子则是主家自己挑些吉祥的菜色。

  席面上,长辈们会轮番拷问新郎,试探新郎的诚意。

  这一礼叫做施福,实则是为了提点新郎,让他对新娘子好点。

  席面过后等到了辰时末,需得二次催妆。这个时候,新娘子家的旁系亲戚,就会上前讨要喜糖喜饼,俗称讨喜、沾喜。

  再到巳时初,新郎三次催妆,新娘方才能出门,一起同新郎敬茶拜别高堂。高堂饮茶后会分别给新人一个红封,叫做赐喜,寓意着对晚辈的祝福。

  新娘出门后,家中需得派一个兄弟跟轿,同迎亲队伍一起去新郎家。

  这一礼叫做送嫁,是专门去给新娘撑场面的。

  迎亲队伍接到新娘后,吹吹打打的返程。

  这个时候新郎家里已经布置好了喜堂。新娘下轿后,和新郎牵着红绸一起过礼、拜堂。

  堂礼结束后新人送入新房,再完成私礼。

  到午时,席面开始,新郎新娘出门一一见礼。

  或许对于那些官宦富商来说,乡下就这一点习俗最为出格了。毕竟他们的新嫁娘都是独坐空闺,等着夫婿打点好外面的一切。

  但乡下男女大防不重,更别说是已婚了的妇人。

  反正不论男女,该干活的都得干,哪有那么多功夫讲究些虚礼。

  若是依着那些虚礼,女子许多活干起来都不方便,那不得活生生的饿死。

  那些富贵人家的小姐不用出门,是因为她们不愁吃喝,整日里不出门也能酒足饭饱。

  她们又不愁生计。

  总不能既要女子干活,又要处处约束着她们。

  乡下的新嫁娘之所以要出来见礼,那是因为婚宴上来的多是交好的、同村的人家。

  难得有空闲时间齐聚在一起,当然要一次性认个脸熟。

  毕竟只有一一见过礼后,新娘子才能够更快的融入到这个大环境里来。

 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,平日里肯定少不得要彼此互相帮衬着、照料着。

  话说回来,姜禾这边一大早就去了朱家院子帮忙。

  男方家午时的酒席同女方家的早席不一样,摆个十几二十桌,桌桌都是六荤四素十个盘。

  姜母和姜苗也在,姜家的其他几个婶娘也都在帮忙洗菜切菜。另外还有其他几家的婶子。

  负责做饭的也是姜家村本家的几个妇人,按辈分姜禾也要管她们叫一声伯娘婶娘的。

  这几个妇人做起大锅菜来都拿手得很,村里谁家有席面都会去请她们掌勺。

  “三伯娘,这些青菜都洗好了,我给你放在这里了。”

  姜禾端着一大篓择洗干净的绿叶菜,把它们放在临时搭建的几个大灶台旁,那里用几块石砖垫着,铺了一块木板。

  木板上是各色已经洗好切好了的菜。

  “好好好,你放着就行,顺便去帮我看看你王伯的大骨头剁好了没。我这等着他的大骨头焖豇豆呢。”

  被唤作三伯娘的妇人往锅里倒了一大盆鸡肉,大火煸炒过后加上泡软的干蘑菇,然后再添上满满一锅的水,盖上盖子炖着。

  她掀开旁边那口灶上的锅盖看了一眼,里面的水已经沸腾,她朝姜禾挥手。

  “去去去,快去催催你王伯,我这锅里的水都开了,等着他的大骨焯水呢。这大骨炖起来费时间,得赶紧下锅。”

  姜禾连忙应声:“唉,我这就去那边瞅瞅。”

  这里是朱家后院子外面的空地,朱家前院不大厨房也小,前院里已经摆上了各家借来的的桌子,厨房也挤不下这么些人。

  所以在后院外的空地上,临时搭了个窝棚和灶台,方便众人洗菜做菜。

  不过朱家院子里有个专门搭建的窝棚,平时朱屠户就在那里处理猪肉。

  

按 “键盘左键←” 返回上一章  按 “键盘右键→” 进入下一章  按 “空格键” 向下滚动
目录
目录
设置
设置
书架
加入书架
书页
返回书页
指南